土壤墒情,即土壤中的湿度状况,是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土壤信息,广泛运用于气候、农牧业、地质学、自然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土壤墒情是科学调节土壤水分状况进行节水灌溉、实现科学用水和灌溉自动化的基础;也是监测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河湖滨水带生境信息等关键的要素之一。建设墒情智能监测系统,合理布设监测站点,及时、准确、系统地描述墒情变化,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测和分析研判,对指导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我司与长江科学研究院自2020年起合作,经过需求分析、研发及一次次的优化迭代,成功开发出新型一体式自动化墒情监测系统——SMT型一体式智能土壤墒情仪。经河湖滨水带洲滩湿地的现场测试及原位监测,该设备具备防水防压等涉水作业功能,且功耗超低确保长时间运行,可长期应用于河湖滩地等涉水场景,实现土壤墒情的持续监测。
SMT型一体式智能土壤墒情仪是一种连续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倾斜等变量的多功能设备。基于对土壤水分、温度进行连续、动态的实时监测,对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环境的气象信息综合进行智能分析,实现对土壤墒情的感知。达到节水灌溉、农业灌溉、水土保持、科学试验、旱涝预警等作用。SMT型一体式智能土壤墒情仪适用于长期布设在湖滩、海岸、大田的土体中,测量土体的分层温湿度及含水率,监测土壤墒情健康数据;也适用于安装在土石坝、山体边坡、路基堤防中监测岩土中的分层温湿度、含水率、倾斜变形量,实现精准定点预警。一体化管式设计,防护等级IP68以上,耐水压0.7MPa。在水淹没情况下最大程度保持运行状态,水退后可恢复监测,解决了一般的土壤墒情仪被淹没后易被损坏无法继续正常工作的问题。内置多层含水率传感器,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层次,同一监测点可对多个土壤深度连续监测,实时得出多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内置多层温度计,同时对埋设点不同深度的温度进行监测。内置4G通讯模块和U盘,16G超大本地存储容量,既能上传平台又能将数据保存至本地备份,淹没或通信异常情况下仍自动将采集数据存在本地,方便后期灵活导出。内置电池,超低功耗设计,定时休眠及唤醒机制,满足野外长期监测需求。设备内置GPS北斗双模定位模块,实时跟踪设备定位,绘制定位路径,出现定位异常时自动发出报警。设备内置三轴倾角仪,实时三维绘制设备状态,跟踪管理设备的角度变化。通过三轴倾角仪、电量检测、位置检测,对设备的各种异常状态进行监控,当设备出现异常时,自动向用户发出推送通知。我们已成功将SMT型一体式智能土壤墒情仪先后应用于洞庭湖、鄱阳湖,长期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用户通过我司自主研发的河湖滨水带生态监测云平台对工程数据进行管理。洞庭湖埋设现场与周围环境
九江鄱阳湖埋设现场与周围环境
SMT型一体式智能土壤墒情仪配有我司自主研发的葛南云智慧生态监测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帮助用户实时查看监测数据、数据管理、设备管理,高效完成监测工作。
通过云平台创建多个工程,对工程进行管理。首页通过地图实时展示智能墒情仪的定位,并且对设备总量、采集概况、预警信息、工程介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支持不同深度的墒情数据对比,同时对多支仪器测量的同一深度进行数据对比。支持不同深度分别对报警阈值进行设置,精准掌握土壤墒情状态。具有GPS定位系统,定时上传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实时监测电量,电量不足时发出预警提醒。用户可对设备的采集策略进行灵活设置,包括采集周期和GPS上报周期等。
在设备静止时,通过三轴的加速度值转化为空间中的角度信息,在平台上观测实时姿态与历史变化,进行实时倾角监测。
当设备位移变化量超过预设的最大变化量时,会触发防盗报警(短信推送),设备将自动开启GPS定位功能,向平台上传位置信息。
葛南生态云平台包括有我司自主研发的生态云平台小程序,在微信内搜索 “葛南云” 小程序即可进入。首页选择“生态系统”,登录后即可查看工程信息,用户可通过小程序用手机进行数据监测、绘制图表等操作,方便快捷。SMT型一体式智能土壤墒情仪,从用户需求出发,解决监测难点,灵活适应于河湖滩地、边坡等监测场合,有效集成智能传感器、智能硬件和软件平台为一体,为智慧生态、智慧农业、智慧地灾等监测场景赋能。注:文中所有资料,包括图片、照片等,如非特殊说明,均为葛南实业版权所有,未获官方书面授权不得转载。